化解群众办事难 绥江政务做“加减乘除法”
一、赋权扩能做“加法”
升级改造政务服务场地,破解“痛点难点”。一是推进阵地建设,破解基层“无处办”难题。坚持“科学合理、适用够用”原则,升级打造现有县级政务服务大厅,科学设置5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、43村级便民服务站,充分满足群众办事需求。县、镇、村三级“15分钟服务圈”基本形成。二是下放审批权限,破解基层“无法办”难题。坚持“下放审批服务权限就近办理”原则,倡导群众办事不出乡镇,赋予基层更多审批权限,提升政务服务质效。目前,已实现医保、民政、卫健等9个部门涉及养老保险费缴纳、高龄补贴申请等92个事项下沉基层办理。三是强化要素保障,破解基层“无力办”难题。实行各基层站所统一进驻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,选派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入驻便民服务中心,充实服务力量,确保基层有资源、有能力为群众服务。
二、整合优化做“减法”
让“最多跑一次”代替“多次往返”。一是全面梳理“减流程”。全面梳理整合服务事项“四减”清单。今年,全县有10个事项减了环节,由原来的41个环节减至11个,平均缩减率73.1%;有38个事项作了减材料,由原来的214份材料减至139份,平均缩减率35%;有71个事项再次作了减时限,由原来的431天压缩至350天。二是网上办理“减跑动”。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,33个部门141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75.72%。大力推广“一部手机办事通”APP安装使用,700多项事项通过“一部手机办事通”办理,真正实现“网上办、掌上办、指尖办”。
三、工作效能做“乘法”
进一步规范完善服务中心运行模式,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办公的资源优势,优化审批流程,提高审批效率。将13家部门涉及的293项办理事项纳入2个“综合窗口”统一办理,审批环节减少12%,“统一受理、内部流转、限时办结”运行机制的基础上,建立内部流转机制,实现窗口与部门无缝对接,使办理程序更公开、更透明、更规范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四、转变作风做“除法”
扎实开展“干部作风整顿年”工作,重点整治放权不到位、人进事不进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顽症,政务环境不断优化。大力推行办事体验,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纪律作风、业务办理、服务群众等情况全方位多角度掌握,实行“一日一巡查、一月一通报、一季一评比、一年一考核”,确保服务实效,消除服务顽症。